在今年四月份發表的文章《酒店營銷新課題:直銷、分銷還是團購?》中,筆者著重探討了團購在酒店營銷中的作用和影響,認為團購是酒店營銷一個比較有效的渠道,對打開知名度、提高淡季訂房量都有一定作用。與酒店屬于同一領域的旅游線路,最近也成了團購市場的新寵。旅游是否也可以照搬酒店團購的思路呢?筆者認為,恐怕并非這么簡單。
酒店之所以能夠團購,而且在超低價的前提下酒店不虧本、網站有錢賺,其中有一個關鍵點不可忽略,即相對于必須支出的固定成本來說,每售出一個房間增加的邊際成本是極其有限的。在入住率超過盈虧平衡點之后,剩余房間只要以超過單個房間新增成本的價格出售,就每賣一間都賺錢;而在淡季,那些賣不掉的房間能以較低的價格“甩賣”掉,對減少虧損也有幫助。這就給了團購很大的操作空間。
對旅行社來說,情況則恰恰相反。
首先,旅游團本身就是一種團購行為。旅行社向旅行中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如酒店、航空公司、旅游景點、餐廳等批量獲取資源,再將這些資源進行整合,打包賣給消費者。對本來已經是“團購”的產品再次“團購”,顯然不合常理。
其次,旅游線路產品中并沒有類似酒店房間那樣的“固定資產”。沒有“庫存”,也就不存在銷售回本的壓力,自然沒有“甩賣”的需求。只有一些單項產品,如景點門票、一日游等,旅行社提前買斷了資源,才與酒店及其它團購商品有些共通之處,消費者確實可以通過團購來獲得優惠的價格。
最后,旅游業的利潤率也無法支持團購。國家旅游局公布的《2009年度全國旅行社統計調查公報》顯示,全國旅行社凈利率為0.64%;旅游業務毛利率為6.89%——利已經如此之薄,怎么可能再降價以求多銷?
可以看出,一般旅游線路并不能通過團購大幅度降低成本。那么一些團購網站和旅行社又是如何打造出價格誘人的團購線路的呢?這其中除了一部分是把特價促銷包裝成流行的“團購”以吸引眼球外,更多的是一個又一個的消費陷阱。
有過參團旅游經驗的消費者都知道,旅游線路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同樣一個海南五日游,酒店五星或四星、飛機早班或晚班、景點進門或“車覽”,帶來的就是上千元的價差。這本來是給了消費者更多選擇的自由,但在團購網站中,往往有意模糊其中的差異,誘導消費者產生團購“質優價廉”的錯覺。這和其它商品團購中常見的以次充好、以A貨充大牌的情況如出一轍,不少團購網站已經在這上面摔了跟頭,以致引發了社會對團購這一現象的信任危機。
更有甚者,有些旅游團購根本就是 “零負團費”的一個網絡變種。近年導游與游客沖突頻發,其中不少就禍起零負團費。經過媒體不斷曝光,旅游業的這一惡疾已經被廣大消費者所熟知和痛恨,也引發了主管部門的高度關注。于是,一些違規旅行社就把戰場轉到網絡上,借團購之名,行零負團旅游之實。對這類害群之馬,不但消費者要謹防上當,旅游業和團購業也都應該加以關注,不要讓他們損害了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國家旅游部門今年監管重點是開展“零負團費”、強迫或變相強迫消費專項整治,相信這件團購的“馬甲”也穿不了太久。
雖(sui)然(ran)旅游(you)團(tuan)(tuan)購(gou)中存(cun)(cun)在(zai)種種亂象(xiang),但團(tuan)(tuan)購(gou)的火爆(bao)也再次證明,確實存(cun)(cun)在(zai)著一(yi)個龐大的價(jia)格敏感型消費群體,對旅行社來說(shuo)這(zhe)是(shi)一(yi)個不容忽視的市場。如何(he)盡可能在(zai)保證品(pin)(pin)質的同時壓縮(suo)成本,努力(li)提高旅游(you)產品(pin)(pin)的性價(jia)比,才是(shi)占領(ling)市場的王道,依靠(kao)制造(zao)噱頭、虛假宣傳甚至違規經營(ying),結果與目標必定是(shi)背道而馳。
評論
未登錄
游客
2011-07-03
這篇(pian)文(wen)章(zhang)確實有抄(chao)襲之嫌,請邵兵先(xian)生(sheng)回復下?
游客
2011-07-05
盜(dao)版(ban)之(zhi)盜(dao)版(ban)
游客
2011-07-01
你的文章觀點,跟晁夕的《旅游線路團購:零負團費的新隱身衣?》是一致的,是不謀而合?還是抄襲?
//tradeeuro.cn/article/50417.html